当非遗遇见数字艺术:三生万序非遗数字艺术展于前滩太古里璀璨启幕

2025-09-27

(2025年9月26日,上海) 今日,一场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形态的数字艺术盛宴——「三生万序」非遗数字共生艺术展全球首展上海站在前滩太古里梦幻启幕。启幕仪式现场精彩纷呈。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谭陈虹、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慧敏、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智库专家委副主任王卫忠、江永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厚德、江永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园娟、江永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小娟、国家级非遗北京雕漆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国家级非遗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国家级非遗油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荣华、非遗女书习俗传承人胡欣、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吕晓慧、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张志纲现场等多位国宝级大师及艺术家亲临现场,与众多文化界、时尚界、艺术界及科技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传统与未来交相辉映的重要时刻。

WechatIMG1476_ybfk9m.jpg

本次展览以「三生万序」为题,寓意千年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在数字化浪潮中生生不息,衍生出万千新的序列与可能。展览突破了传统静态展示的局限,巧妙运用数字艺术将古老的非遗技艺和文化习俗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沉浸的动态艺术现场。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欣赏大师们的精妙原作,更能步入一个由光影和数据构成的沉浸式非遗宇宙,亲身感受非遗技艺在数字维度下的全新表达。

启幕仪式上,大师们的到来成为全场焦点。殷秀云大师作品《剔白海棠瓶》《紫砂胎雕漆罗汉壶》备受关注,在数字光影的衬托下更显华贵雍容;尹利萍大师雕银丝光技艺与光影交织的东方美学,通过新媒体艺术的解构与重组,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当代视觉张力;黄荣华蓝染画《鱼》在沉浸式空间游动,传统植物染技法被赋予永恒数字生命。

三生万序策展人闫宏玉在致辞中表示:“我们举办‘三生万序’展览的策展理念是以精微,见磅礴,见万千,塑造千年非遗文明智慧在数字多媒体和生成式艺术代中的传播语境,让年轻一代能通过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数字视觉语言,走近并理解非遗文化的深邃与魅力,让千年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展览现场观众反响热烈。许多参观者表示,这种创新的展陈方式让他们对非遗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原本以为非遗是‘老古董’,没想到可以这么酷、这么现代!尤其是通过数字技术看到漆器纹样在屏幕上‘活’起来,那种感觉非常神奇。”一位年轻的观众兴奋地分享道。

「三生万序」非遗数字艺术展不仅是一场数字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对话。它成功地向公众展示了,在数字时代,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全新路径——即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沉淀着历史智慧的古老技艺,与当代生活和未来科技产生共鸣。

本次展览将在上海前滩太古里持续展出至2026年1月3日,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大师工作坊和专题讲座,为上海市民及全国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深度体验非遗魅力的绝佳机会。